文:来访者 晴天娃娃
2014年5月1日
我内心肯定的部分越来越多,越来越能够理解自己的自我怀疑疑和否定之后,我发现自己内心不会轻易害怕和恐惧当下的生活了。现在的自己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能够有能力接受任何状态下的自己。
那种焦虑感和无助感已经在阳光的内心深处睡着了。虽然它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醒过来,但是我已经学会怎么哄她安稳地睡着。感谢自己,愿意陪伴这个‘完整的自我’成长,而不再觊觎‘完美的自我’。
自如地表达对我来说不是说话不经过大脑,而是能够把思考到的、考虑到的清晰地说出来。冲动有的时候不是魔鬼,温柔的冲动反而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种冲动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它并不是处于任何负面情绪之下的牺牲品,也不是负面情绪带来的口是心非和歇斯底里。温柔的冲动是一种被压抑的、真实的表达的结果。
这种压抑可能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不得不这么做,冲动地表达出来又是由于一些情景下自然而然地暴露。温柔的冲动是可爱、坦率的写真。没有人愿意拒绝这样的内心。所以,这样的沟通反而会增进感情,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目的。
说什么话不要紧,重要的是当时说话的方式、说话的心境以及这些话是不是发自内心说出来。不管话语本身是什么样的,只要自己内心有一个很确定的理由,很清楚说这些话的原因,知道说这些话的初衷是什么,那么,一定就会有人懂。
就算不懂,也没有关系。我的表达只是我的投射,别人对我表达的理解,也只是他们的投射。允许存在不一样,也会很有意思!
很多时候,我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引起周围一些朋友的新解。我不说这是误解,是因为误解只是为了阐述我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和他们对我的观点的理解之间的差异。总之,误解是相对的。只要我承认这样的差异性,我就不会把它看作是对我的误解。心里面反而会更加自如,更加轻松地表达自己。
虽然我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又怎么能够去剥夺别人的不同的理解呢。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不是么?而且,通过这样,我也能够知道自己在表达的过程中,容易给别人产生多少个角度的理解,这对我以后的表达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我理解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有很大的益处。我会继续去认识和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所以,不管别人会怎么理解,我首先要在表达时笃定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只要心里面始终有一个对‘表达’的解释,就算别人和自己理解的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理解,如果没有分享的机会,那就各自保留各自的理解,各自成长又未尝不好呢!反正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
认识了完整的我,就有力量和机会去认识我周围的环境,也会有更多的力量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的中心,让自己融入他人的生活。